案例库_IPO案例之税务洞察,集团内部资金池的税务分析

欧梦琳
2023-09-01
来源: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IPO案例之税务洞察,集团内部资金池的税务分析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23-09-01


※特别提示※

为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降低资金成本,很多集团企业对资金采取了资金池管理模式,将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集团企业设立资金池往往更多的考虑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忽视税务方面的风险。从税务角度来看,企业将资金纳入资金池管理,可能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且营改增以来,在集团企业内部资金往来方面,国家在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对企业资金管理在税务方面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建议IPO企业对资金池的税务风险予以关注,必要时咨询专业税务服务机构予以协助,寻求解决方案,降低此类事项对IPO的不利影响。

本文案例援引自证券交易所IPO问询函件,内容有所删改

目前,集团企业资金池管理的常见存放模式包括:

一是企业将自有资金存放至集团内财务公司;

二是企业将资金纳入集团资金池管理。

我们在IPO案例基础上分别进行涉税分析。

一、案例背景

案例1背景

发行人A与财务公司B隶属于集团公司M,财务公司B持有监管机构颁发的《金融许可证》。发行人A与财务公司B签订《金融服务协议》,财务公司B为发行人A提供存款服务、贷款服务等金融服务,提供的服务都在财务公司B被授权的业务范围内。相关股权结构及业务模式如下图所示:

案例2背景

发行人C将闲余资金转入集团公司N要求的资金池账户。资金池账户中的资金会被归集划转至集团公司N的子公司D统一管理,D公司不持有《金融许可证》。D公司会根据资金归集的日期,按照同期市场利率向发行人C支付相应的利息。发行人C存在资金需求时,可以随时在资金池账户中提出申请,D公司会及时、足额将资金由资金池账户划转至发行人C的银行账户。相关股权结构及业务模式如下图所示:

二、案例分析

企业将自有资金存放至集团内财务公司,或将资金纳入集团资金池管理,在税务上被认定为存款或资金占用。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该事项可能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税种,且由于企业对资金归集的模式不同,其税务处理会存在差异。因此,要分析资金池相关涉税问题,需要准确识别资金归集方是否持有《金融许可证》,是否具有法定授权下吸收存款的功能。

上述2个案例代表2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一、发行人A资金归集模式

财务公司B持有监管机构(原银保监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因此,发行人A与财务公司B的资金归集可定义为“财务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池模式”。发行人A在资金池方面的涉税分析如下:

(一)增值税

1.发行人A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不征增值税

B公司持《金融许可证》,被授权的业务范围包括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因此,发行人A存放在B公司的资金按照协议约定收取的利息,可认定为从金融机构取得的存款利息,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2的规定,存款利息属于不征收增值税项目。

2.发行人A向财务公司B的借款业务

(1)发行人A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发行人A向B公司借款,即使发行人A取得了B公司开具的贷款利息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六项规定,发行人A购进贷款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发行人A与财务公司B之间资金借贷可适用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3《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过对政策的规定》第一条第十九项关于统借统还的规定,在统借统还业务中,企业集团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以及集团所属财务公司按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如果B公司满足统借统还的相关条件,则B公司以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收取的利息收入可以争取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

1.发行人A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属于应税收入范围

发行人A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五项规定的利息收入,需要并入企业收入总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2.发行人A发生借款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

发行人A使用B公司的资金,并按照合同约定向B公司支付借款利息,属于企业的财务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九条规定,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其支出以发票(包括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发行人A支付的利息,必须取得B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如果借款项目属于免征增值税项目,发行人A也应取得B公司开具的免税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若未取得相应发票,则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印花税

发行人A在B公司存放资金签订的存款合同,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的正列举范围,不缴纳印花税。

发行人A向B公司借款,由于B公司系持牌金融机构,双方的借款合同属于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的正列举范围,双方应按照“借款合同”税目,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缴纳印花税。、

二、发行人C资金归集模式

由于D公司未持有《金融许可证》,因此,我们将发行人C与D公司之间的资金池模式定义为“集团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池模式”。发行人C在资金池方面的涉税分析如下:

(一)增值税

1.发行人C出借资金并收取利息收入

应按照“金融服务-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由于D公司未持有《金融许可证》,因此,发行人C将资金归集至D公司并取得利息(或资金占用费)的行为,应视为对D公司出借资金并收取利息的行为,发行人C应就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金融服务-贷款服务”和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2.发行人C应向D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提供服务的单位,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因此,发行人C应就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贷款服务税目向D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

(二)企业所得税

1.发行人C取得利息收入属于应税收入范围

发行人C取得的利息收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范围,且不属于免税收入或不征税收入,需要并入企业收入总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2.关联交易特别纳税调整

由于发行人C与D公司系关联方,且D公司为非持牌金融机构,因此其双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属于关联方资金借贷行为,其交易价格的制定需要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即关联交易应该遵循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的原则,否则其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容易引发特别纳税调整风险。

(三)印花税

发行人C与D公司之间的资金归集和存放业务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的正列举范围,无需缴纳印花税。

三、总 结

以上两种管理模式下的资金池的税务处理差异,主要体现在子公司纳入资金池管理的资金产生的利息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方面:

“财务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池模式”中,子公司将资金归集至持有《金融许可证》的集团内财务公司,收取的利息可认定为从金融机构取得的存款利息,不征收增值税;

“集团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池模式”中,子公司将资金归集至未持有《金融许可证》的集团内部成员,收取的利息应按照“金融服务-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另外,两种管理模式下的资金池需要共同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税务问题:

1.增值税方面:

子公司从资金池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抵扣进项;集团内部资金往来符合条件的可争取适用统借统还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2.企业所得税方面:

子公司从资金池取得的利息收入需要并入收入总额中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且关联方之间应按照公平成交价格进行交易,否则会引发特别纳税调整;子公司发生的利息支出需要取得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3.印花税方面:

只有与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资金存放业务相关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应税范围。

建议集团企业在设立资金池时,充分考虑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税收优惠与税务风险,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以争取降低风险、优化税负,为企业IPO助力。

四、政策依据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2.《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第十八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第四十一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一百一十条

6.《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

7.《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五条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第二条

9.《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第三条、第六条


阅读1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